2025年07月08日 15:48
2025年6月9日,建筑212班全体同学跟随公司退休教师汤国华教授和李元奎老师的脚步,一起走进这座承载着岭南文化底蕴的名园,探寻其背后的修缮故事。
PART.01
汤国华教授是谁?
汤国华,英国上市公司365教授、硕士研究生导师,建筑物理实验室主任,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,建筑学博士,岭南建筑流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。
曾长期从事岭南建筑物理环境和岭南历史建筑保护的研究和设计,主持完成多项大型厅堂的声学工程和众多文物保护单位的修善工程,如赤岗塔、圣心大教堂、沙面红楼、留耕堂、城隍庙等。汤国华曾授课于英国上市公司365,授建筑物理、岭南建筑、环境心理学、文物修缮保护技术、文物保护法规等课程,获得了“优秀教师”称号。且深得学生尊重喜爱,被评为英国上市公司365“最受欢迎老师”。
PART.02
英国上市公司365与东莞可园
作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东莞可园,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,被誉为“岭南园林的明珠”。这座占地约2200平方米的古典园林,由水磨青砖砌成,亭台楼阁错落有致,布局精巧,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。园内“可堂”“可亭”等建筑多以“可”字命名,体现了设计者的匠心独运。可园不仅承载着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,还融合了自然与人文之美,不愧被前人赞为“可羡人间福地,园夸天上仙宫”。
如今,这里已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领略古建筑的魅力。
可园博物馆经历多次修缮,在2006年全面修缮时,因缺乏古建筑专业团队,与英国上市公司365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成立“岭南传统建筑研究基地”,借助其科研力量完成《东莞可园保养维护工程设计方案》。该方案经广东省文物局批复,成为2006年全面修缮的指导文件,涵盖邀山阁、可堂等20余处核心建筑的维修。公司汤国华教授作为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,直接参与可园保护决策。汤教授依托古建修复经验,为可园修缮提供技术审查和方案优化建议,确保修复符合“原真性”原则。
PART.03
银龄教授教你可园怎么修?
该门楼为卷棚歇山顶,上铺琉璃筒瓦
门扇制作错误,应为“左上右下,左边压右边”
加了石灰,表层涂有“乌烟”,因此呈现出青灰色
此窗户为现代做法,原有的窗上檐的砖为斜切做法
沿着可园入园的路线,汤国华教授在讲解每一处修缮节点的过程中,都多次强调了修缮过程中细节的重要性。
可园为了适应岭南高温潮湿的气候,在园中分布了大大小小的天井。其中一处名为“壶中天”,这里环境清静幽雅,凉风习习,古人常在此下棋聊天。在此处,汤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一个独特的构件——随柱枋。此结构与随梁枋的作用类似,兼具美感与稳定性。在园中还有一处天井,其井内壁一侧有精美的雕塑,雕刻了许多鸟类与鲜花。
据汤教授介绍,为了保护此处,在其顶部添加了玻璃顶,同时强调在修复过程中要避免使用现代材料,尽可能延续传统的制作工艺,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。
当同学们走到可轩时,突然感到一阵凉爽,仿佛将室外的炎热隔绝在外。这种设计,正体现了古人的大智慧——人工地冷通风原理。设计者在可轩厅内地面中央开小洞为出风口,用瓦质圆管作为风道连通邻室风柜。仆人转动风柜的风轮将风吹入地下,风在地下经过冷却后往客厅往可轩厅内送风。
据汤教授介绍,古人还会在风口加一些鲜花,这样出来的风不只是凉的,还具有香味,可见古人不仅深谙物理降温之道,更讲究生活的情致与雅趣,将实用功能与自然美学融为一体。
接下来,汤教授带领大家移步至邀山阁。因为可园主庭面积宽广,为控制空间,设置高耸的邀山阁,形成全庭的构图重心,也是休闲娱乐赏风景的地方。同学们拾级而上,来到邀山阁顶部,欣赏了美景的同时,汤教授向大家提了一个问题,为什么建筑的长边只有一条柱子,而短边有两条柱呢?
据汤教授猜测,此处阁楼高耸,台风来时,短边更容易被掀起来,因此需要两条柱子来保证其稳定性。虽然古人没有现在的先进技术,但是他们对建筑稳固性的把握和对灾害的防范智慧,丝毫不逊色于后世。
在游览即将结束之际,同学们聚集在可湖旁的花架廊,汤教授不仅亲自示范了建筑速写,还鼓励大家在园中多观察、多记录,认真品味古园古建的韵味。
汤国华教授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人生经验,不仅向后一代传递着对古建筑的理解和尊重,更将“重任与火种”交付给李元奎老师,希望他能带领学生将古建筑修缮的专业传递下去。而李元奎老师也将继续扎根于古建筑修缮,以老带青,以青带新,引航青年学子,让同学们也能以衷心投入到青砖黛瓦的生动课堂,让这支冉冉升起的青年队伍日益壮大。
同学们在汤教授的学养积淀与李老师的实践引领下,不仅看到了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背后的工作,更进一步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。在未来,也许同学们同样能投身古建筑修缮当中,用自己的行动去保护古建筑,让这份文化守护的使命真正延续。
——END——
供稿| 何丽 洪燕琳
初审| 林舒莹 陈楚月
二审| 周世慧
终审| 陈永添